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特别行政区 | B.民族区域自治 | C.各民族一律平等 | D.民族团结互助 |
毛泽东同志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D.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 |
戊戌维新之前,主张维新的人发表各自意见。严复在《上皇帝万言书》请皇帝“结百姓之心”,方法是“亲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纵民嵩呼 ,瞻识共主”。谭嗣同在《仁学》中说,“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依据这些材料,下列叙述何者最为适宜?
A.两位维新者,都抱有新思想,都反对旧观念 | B.严复思想保守,谭嗣同思想激进 |
C.认同维新者,重点各有不同,但都主张民主 | D.严复思想激进,谭嗣同思想保守 |
明朝后期,我国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科技著作,这些著作
①反映了我国传统科技居世界领先地位 ②包含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
③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④包含着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A.①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 |
《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章。请问此一时期黄河安流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
A.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 B.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 |
C.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 D.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 |
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差等。人们遵奉并服事上级 ,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公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班固这两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历史概念?
A.因果概念,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 |
B.时序概念,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
C.证据概念,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事证 |
D.变迁概念,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