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 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 | 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
| C.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 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后初期,知识界对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进行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 A.认为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 | B.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 |
| C.认为中国的清朝统治腐朽 | D.认为中国的思想观念陈旧 |
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
| B.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
| C.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 |
| D.实现思想启蒙,促进人民觉醒 |
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材料表明李大钊()
| 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 |
| B.李大钊评价孔子前后矛盾。 |
| C.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需要 |
| 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 |
“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瘵(zhài,病),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尤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下列表述是对梁启超这番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
| A.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养 | B.提倡西学,反对愚昧 |
| C.国民应当为国家而献身 | D.发展教育,振兴中华 |
2009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下列关于近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表述正确的是 ()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李大钊、陈独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③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
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