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
C.民主权利,渊远流长 |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里的“以明道”“以救世”表明他关注国计民生,由此形成了()
A.君主立宪 | B.重农抑商 | C.自由贸易 | D.经世致用 |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几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下列选项中对这些思想主张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②“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A.②①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②④ |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分权破坏天下安宁之血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性本善” |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明道德” |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
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
C.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