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目前,“嫦娥二号”上所有的有效载荷已全部开机,按计划对月球进行深入探测。下列关于“嫦娥二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研究“嫦娥二号”经过发射架的过程时可以看成质点处理 |
| B.研究“嫦娥二号”在奔月途中的位置时可以看成质点处理 |
| C.“嫦娥二号”在竖直向上加速发射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
| D.“嫦娥二号”在竖直向上加速发射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
一定质量的气体经历一缓慢的绝热膨胀过程.设气体分子间的势能可忽略,则在此过程中()
|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
| B.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
| C.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
|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
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M(kg/mol),铜的密度为ρ(kg/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 kg铜所含的原子数为![]() |
B.1 m3铜所含的原子数为![]() |
C.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 kg |
D.1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 m3 |
如图所示是迈克尔逊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八面镜距反射系统的距离为AB=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现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当转动频率达到f0并可认为是匀速转动时恰能在望远镜中第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迈克尔逊测出光速c.根据题中所测量的物理量,得到光速c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 A.c="4Lf0" | B.c="8Lf0" |
| C.c="16Lf0" | D.c=32Lf0 |
所示,以平面镜的高度为直径作一圆,使圆所在的平面与平面镜垂直,在圆周上有三个发光点a、b、c,若a、b、c跟圆心O的连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分别为α、β、γ,人眼位于圆所在平面,在镜前一定范围内可看到发光点a、b、c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本题中像的观测范围是指边界光线间夹角)( )
| A.观测到a点像的范围最大 |
| B.观测到c点像的范围最大 |
| C.观测到a、b、c三点像的范围一样大 |
| D.观测到a、b、c三点像的范围不一样大 |
所示,在x轴的原点放一点光源S,距点光源为a处,放一不透光的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若在x轴的上方距x轴为2a处放一平行于x轴且面向物块的长平面镜,则在x轴上正方体的右边有部分区域被镜面反射来的光照亮.当点光源沿x轴向右移动的距离为多少时,正方体右侧x轴上被光照亮部分将消失( )
| A.a | B. a |
C. a |
D.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