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徐天麟先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A.颁布”推恩令” B.郡国并行制
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实行察举制

在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皇帝显示自己威风 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
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王国维先生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制度的典型特征是:()

A.功臣分封制 B.婚娶联姻制 C.礼乐丧葬制 D.嫡长子继承制

《三字经》中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延续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