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表,回答下题。
|
与日距离(百万千米) |
质量(地球为1) |
体积(地球为1) |
大气密度(地球为1) |
大气主要成分 |
表面均温(℃) |
自转周期 |
公转周期 |
地球 |
149.6 |
1.00 |
1.00 |
1.00 |
N2.O2 |
22 |
23小时56分钟 |
1年 |
火星 |
227.9 |
0.11 |
0.150 |
0.01 |
CO2 |
-23 |
24小时37分钟 |
1.9 年 |
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火星距日较远 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
C.火星大气保温作用非常弱 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
下表为2000年和2010年四省市区域内来自外省的流动人口状况表(单位:万人),完成题
2000 |
2010 |
|
广东省 |
2105 |
3128 |
浙江省 |
860 |
1182 |
天津市 |
87 |
299 |
福建省 |
215 |
431 |
十年间外省流动人口增加数最大和流动人口增长率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广东,福建 | B.浙江,天津 | C.广东,浙江 | D.天津,福建 |
据表中信息可推断
A.广东省城市化速度最快 | B.天津市逆城市化突显 |
C.浙江省行政区面积最大 | D.福建省老龄化最严重 |
读下图,某地区l、2、3、4、5、6六座城镇规模相当,现需在其中两座城镇设立百货中转站,最合理的是设在
A.1、3 | B.2、5 | C.3、6 | D.2、4 |
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
B.绿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加剧 |
C.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
D.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一、二产业 |
左图为美国“硅谷”地区图,右图为德国鲁尔区图。读图,回答题:两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A.因生产联系而集聚 | B.经历了衰落、重振过程 |
C.新增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 D.工业布局趋向原料产地 |
欧美日信息技术产业占全球的绝大部分份额,其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优美 ②高科技力量和人才优势 ③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④高速交通的发展优于发展中国家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读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我国东北部工业区比较图,回答题关于两工业区叙述正确()
A.工业部门都以钢铁、机械、电子工业为主 |
B.工业发展的历史都比较悠久,以中小企业为主 |
C.两个工业区在本国工业发展过程中,都起过重要作用 |
D.研发费用在销售额中占的比例较高 |
两工业区的主导因素相同,均为( )
A.便利的海运 | B.接近原料和能源 | C.先进的科技 | D.广阔的市场 |
两个工业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东北部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
B.中国东北部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发展了季风水田农业 |
C.美国东北部本着面向城市市场的原则,发展乳畜业 |
D.中国东北部本着支援全国的原则,种植了大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