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越南举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使双方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显著提高,为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该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
①是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体现 ②体现我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③将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④提高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层次水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是
A.生产和分配 | B.分配和交换 | C.交换和消费 | D.生产和消费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大创造: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三个伟大创造说明
A.劳动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B.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D.农民是中国改革的主体 |
某校学生自发组织的“爱心社”提出:“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表明
①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实现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前提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随着“中国丹霞”地貌成为中国的第40项世界自然遗产,一时间中国又掀起了“遗产热”。究竟申遗值不值,专家学者与社会公众各执一词。之所以各执一词是因为
①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不同
③价值判断因人而已,没有标准
④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一个“涨”字,催生了“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腐不起”等网络热词,一个接一个的热词,传递着一种民生焦虑。这表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D.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