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据此完成题。
| |
城镇人数(万人) |
城镇人口比重(%) |
||||
| |
2000年 |
2010年 |
年增长率(%) |
2000年 |
2010年 |
增长百分点 |
| 苏南地区 |
1467 |
2288 |
4.54 |
59.6 |
70.3 |
10.7 |
| 苏中地区 |
636 |
917 |
3.73 |
37.7 |
56.0 |
18.3 |
| 苏北地区 |
983 |
1533 |
4.54 |
31.2 |
51.5 |
20.3 |
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
|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
|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
|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
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地下径流增大 | B.生物多样性增加 | C.热岛效应增强 | D.土壤肥力提高 |
2011年12月23日,广州市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0.19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广州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
| A.环境人口容量 | B.人口合理容量 |
| C.环境承载力 | D.土地承载力 |
下列关于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口年龄结构是“中间低,两头高” |
| 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
| C.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最慢 |
| D.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
与环境人口容量无关的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 B.人口消费水平 |
| C.人口不断迁移 | D.环境和生态质量 |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了①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②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③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④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A.①④ | B.③ | C.②④ | D.①③④ |
下表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地区 |
总人口(万人)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 ① |
9613 |
0.638 |
0.603 |
6163.2 |
| ② |
1625 |
0.595 |
-0.054 |
5408.8 |
| ③ |
3837 |
0.721 |
1.075 |
1180.0 |
| ④ |
267 |
0.607 |
1.276 |
159.7 |
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人口增长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率。其初衷是()
| A.鼓励生育 |
|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
| C.以税养老 |
|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
①比②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 A.生活水平高 |
| B.环境污染严重 |
| C.人口老龄化严重 |
| D.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