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右图,回答题。根据图中信息判读,该时节
A.南半球正值夏季 | B.北半球正值夏季 |
C.南半球正值冬季 | D.北半球正值冬季 |
图示季节,北半球海陆气压的分布状况是
A.海洋被低压盘踞 | B.陆地被低压盘踞 |
C.海洋被高压盘踞 | D.陆地被高压盘踞 |
形成①半岛季风气候的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C.全球气温升高 | D.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
图11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读图完成问题。“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CO2多 |
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CO2少 |
C.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CO2多 |
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CO2多 |
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
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
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 |
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
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
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一致的是
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分界线 |
C.400mm年降水量线 |
D.以水田为主农业和以旱地为主农业的分界线 |
下列选项,可以应用3S技术的有
A.导弹发射的精确制导 |
B.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
C.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统计 |
D.人口密度和商业网点的相关分析 |
“湖广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区,其主要原因是
A.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
B.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 |
C.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
D.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 |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将深刻影响
A.聚落空间形态 | B.农业地域类型 |
C.商业网点分布 | D.人口自然增长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