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①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②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③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④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⑤,朝分尚食⑥,张筵列鼎⑦,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①佣:受人雇佣。 ②童子试:科举中录取秀才的考试。③甲第:指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④钧:同“均”。⑤炼珍:烹制的精美食品。⑥尚食:这里指皇帝的食品。⑦鼎:青铜制的饮器。)(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命妪煮芋进不物喜,不以己悲
B.今烦尔妪一煮芋也不知有汉
C.而向香而甘者闻,欣然规往
D.老人犹喜相公之止芋也骈死槽枥之间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相国未及第时,曾有一次为了避雨躲在屋檐下,身体单薄,显得颇为狼狈可怜。
B.相国及第后仍想念先前的芋,表明他很爱以前的苦日子。
C.丞、尉对芋老人待之以礼,显示了他们的趋炎附势。
D.芋老人的话表明地位的不同会改变一个人对事情的看法。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老人入坐                      (2)老人与相国有旧               
(3)相国遽惊                    (4)厚资而             
翻译
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蒙始就学
(2)不敢稍逾约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结友别足肤皲裂不知
B.自以为大有所慕圣贤之道
C.大兄何见事晚乎当余从师也
D.蒙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甲、乙两文同为劝学,孙权先指出,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说说你从吕蒙和宋濂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

读冰雪之文,养浩然之气。
一卷冰雪文序
◆张岱
①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②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③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 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请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藉()异()遂()固()
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2分)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请用第①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2分)
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3分)
本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的“冰雪之气”,过渡到()的“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4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2分)
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2分)
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相关语句。(2分)
雾凇沆砀,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茍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富贵,无相忘()(2)天大雨,道不通。()
(3)为天下,宜多应者。()(4)大楚兴,陈胜。 ()
翻译句子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结合全文,试分析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了那些舆论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你怎么评价这些准备?

唐贾嘉应对
唐贾嘉隐年七岁,以神童召见。长孙无忌、徐世绩,于朝堂立语。徐戏之曰:“吾所倚者何树?”曰:“松树。”徐曰:“此槐也,何得言松?”嘉隐曰:“以公配木,何得非松邪?”长孙复问之:“吾所倚何树?”曰:“槐树。”长孙曰:“汝不复矫邪?”嘉隐曰:“何烦矫对,但取其鬼对木耳。”年十一二,贞观年被举,虽有俊辩,仪容丑陋。尝在朝堂取进止,朝堂官退朝并出,俱来就看。余人未语,英国公李绩,先云:“此小儿恰似獠面,何得聪明?”诸人未报,贾嘉隐即应声答之曰:“胡头尚为宰相,獠面何废聪明。”举朝人皆大笑。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所者何树(依靠) B.汝不复邪(狡辩)
C.在朝堂取进止(曾经) D.俱来看(前往)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朝堂立语厅事之东北角 B.有俊辩人有百手
C.取其鬼对木耳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神童召见为妙绝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
(1)唐贾嘉隐年七岁,以神童召见。
(2)以公配木,何得非松邪?
结合文章材料,试分析贾嘉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
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于屠肆①。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曰:“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者何为②?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郏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语一项是

A.张元之(感到奇怪) B.速医治之(邀请))
C.牛,至其父墓前( 离开) D.之使出(牵,拉)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今人所弃而死   或异二者之
B.若见不收养鸣之不能通其意
C.将鬻屠肆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
D.杖击牛曰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而句子的意思。
(1)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2)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