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登载的专栏作家马丁·雅克的文章指出:“那一年(1978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1978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
B.1978年,中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1978年,中国作出的决策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路 |
D.1978年,中国改变了社会性质 |
太平天国中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 B.《资政新篇》 |
C.三民主义 | D.《共同纲领》 |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说:“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
A.英方发展海外贸易 | B.民众尚未形成国家民族意识 |
C.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 D.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意图的是( )
A.割占香港岛 | B.中英协定关税 |
C.赔款2100万银元 |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它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这里的“它”指( )
A.新中国建立 | B.巴黎公社革命 |
C.十月革命 | D.五四运动 |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在巴黎公社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意义是( )
A.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 | B.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 |
C.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 | D.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