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地区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
(1)核反应方程式+
+
+aX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
为中子,X为待求粒子,a为X的个数,则X为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_.以mU、mBa、mKr分别表示
、
、
核的质量,mn、mp分别表示中子、质子的质量,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则在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______________.
(2)有一座发电能力为P=1.00×106 kW的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μ=40%.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本题(1)中的核反应,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放出的核能ΔE=2.78×10-11J,核的质量mU=390×10-27 kg,求每年(1年=3.15×107s)消耗的的质量.
在测量一均匀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电阻率的实验中,要求用伏安法测量电阻阻值R。给定测电阻的器材有:
A、压表V1(量程为6V内阻约为5kΩ)、
B、电压表V2(量程为25V内阻约为20kΩ)
C、电流表A1(量程为3A内阻约为2Ω)
D、电流表A2(量程为25mA内阻约为40Ω)
E、滑线变阻器R1(电阻范围0-20Ω)
F、滑线变阻器R2(电阻范围0-2KΩ)
G、电源(电动势8V)
H、待测电阻(约为250Ω)
I、电键及导线若干。测电阻R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器材前的选项),在虚线框中画出测量R的电路图。并将实物图用线连接起来。请在实物图上用箭头标出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滑到的正确位置。
图1中的6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6组电流I、电压U的值,根据此图求出的电阻值R=。(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待测电阻是一均匀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其长度与直径,结果分别如图2、图3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cm,直径为cm。
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通过实验研究这一问题,实验室备有的器材是:电压表(0~3 V,3 kΩ)、电流表(0~0.6 A,0.1Ω)、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待测小灯泡、导线若干.实验时,要求小灯泡两端电压从零逐渐增大到额定电压。根据实验测得数据描绘出如图所示U-I图象,由图分析可知,小灯泡电阻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是。
已知实验中使用的小灯泡标有1. 5 V字样,请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求出小灯泡在1. 5 V电压下的实际功率是W。(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某课外学习小组想描绘标有“4 V、2 W”的小灯泡的U—I图象,除导线和开关外还备有以下器材
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约为1 Ω)电压表(量程5.0 V,内阻约为5 kΩ)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Ω,额定电流1.0 A) 电源(电动势为6.0 V,内阻约为1.5 Ω)根据以上器材,选出既满足实验要求,又要减小误差的实验电路图________。
根据(1)题所选实验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开关S闭合之前,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置于最端.(填“左”或“右”)
实验中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U/ V |
0.40 |
0.80 |
1.20 |
1.60 |
2.00 |
2.40 |
2.80 |
I/ A |
0.10 |
0.16 |
0.20 |
0.23 |
0.25 |
0.26 |
0.27 |
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丙中画出小灯泡的U-I特性曲线。
读出游标为20分度(测量值可准确到0.05 mm)的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示数
__________mm __________mm
某实验小组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已知单摆的摆角θ小于5°,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测出第n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摆线长为L,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为d.用上述数据的符号写出测量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__________.
某同学在实验中,测量5种不同摆长L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T,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作出T2-L图象,并求得该图线的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以k表示)若错把摆线长作为摆长,根据所得数据连成的直线的斜率求得的重力加速度g(偏大、偏小、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