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 A.实事求是 | B.独立自主 | C.团结一致 | D.戒骄戒躁 |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这是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该诗歌所表现的文学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
| B.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繁,动乱不已 |
| C.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
| D.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精神追求 |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 A.观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 | B.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
| C.观看卓别林的电影作品 | D.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 |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 A.发明了水力织布机 | B.发明了内燃机 |
| C.改良了蒸汽机 | D.研制了发电机 |
“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
|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
| C.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萌发 | D.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
185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
| A.日心说 | B.进化论 | C.经典力学 | D.相对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