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平(景德镇最早的名称——引者注)冶陶,始于汉世。
——清乾隆程廷济著《浮梁县志》
材料二 土出……两山:一名高梁山(江西景德镇附近山名——引者注),出粳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化山(江西景德镇附近山名——引者注),出糯米土,其性粢软,两土和合,瓷器方成器……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景德镇之产也。
——宋应星《天工开物》
材料三 明朝时期,景德镇瓷器市场所被,自燕云(今北京地区——引者注)而北,南交趾(今越南一带——引者注),东际海,西极蜀(今四川地区——引者注),无所不至。
——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陶书》
材料四 景德镇拥有一万八千户人家,一部分是商人,他们拥有面积很大的住宅,雇佣的职工多得惊人。按一般的说法,此镇有一百万人口,每日消耗一万多担米和一千多头猪……昔日景德镇只有三百座窑,而现在窑数已达到三千座……到了夜晚,它好象是被火焰包着的一座巨城,也象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
——康熙五十一年法国传教士殷弘绪的信件
请回答:依据上述材料,逐条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景德镇瓷器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
除了有关景德镇瓷器生产经营的情况外,你认为材料三、四还有助于我们研究有关明清社会的哪些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提取关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至少2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
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是社会进步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许公司的出现,显示了在哥伦布、麦哲伦、达·迦玛相继发现新大陆之后,政府与商人联手努力想夺取新世界的财富。这些公司都幸运地拥有皇家发给的特许状,享有跟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贸易往来的独占权。也因此它们兼跨了政府部门与民间部门。……初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并不只是一家现代化的公司。“这个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商业团体”拥有一支军队,控制世界上一块广大地区,创造出全球最庞大的文职人员,伦敦大半的码头都是在它手上发展起来。
—— (英) 约翰· 米克勒斯维特 《公司的历史》
材料二 1776年3月8日,英国伯明翰,由两个合伙人名字命名的“博尔顿一瓦特”公司,向客户展示了新研发的产品——蒸汽机。……在纺织、机械、冶金等各个行业中,几乎看不到必须由政府特许才能成立的 “股份有限公司”。尽管公司规模不大,但与重商主义时代相比,有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大量生产性的工业公司开始取代传统的商业贸易公司,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材料三 公司宛如种子,只要触碰到市场的土壤,便要生根发芽,它在无声无息中助推了大清王朝的覆亡。公司还瓦解了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逐利、平等、竞争等思想和理念为公司的发展传经布道,而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等级和抑商等意识终被抛弃。……但是,自始至终中国公司都没有“触碰到”西方市场经济的优质土壤。
——薛金福、詹志方《公司的力量(中国篇)》
(1)据材料一,概括“公司”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的“公司”相比,材料二的“公司”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作者概述了“公司”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如何理解“自始至终中国公司都没有‘触碰到’西方市场经济的优质土壤”?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于是斟酌旧制,奏增府一,曰台湾;县三,曰台湾、云林、苗栗;生番窟宅于台南北七百里,岁恶民千余,盗贼出没其间。土豪假防番悬金募士,抗官吏,违号令,赋税不以时至。铭传将吏分路剿抚,时亲督大队入山,南中北三路及前后山诸番皆薙(ti除去)发归化。又念足兵必先足食,于是丈田亩,茶盐、金之税,充羡府库。始至,岁入金九十万,后至三百万。因筑炮台,购火器,设军械局,水雷学堂,要以兴造铁道为纲纽,辅之以电线、邮政。穴山梁水,辟巨道七百里以通南北,台防益固。
刘铭传任台湾巡抚之日,户部忽奏请:“天下海军,十年内毋增舰炮”。铭传喟然叹息曰:“人方惎(ji憎恨)我,我乃自决其藩,亡无日矣”。鸿章争之不得,铭传遂上疏求去。去四年而朝鲜之难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为治理台湾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铭传的治台政策。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时间 |
重大事件 |
1931年9月 |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
1935年10月 |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
1936年7月 |
西班牙内战爆发 |
1936年11月 |
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
1937年7月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
1937年11月 |
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
1938年3月 |
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 |
1938年9月 |
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 |
1939年3月 |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
1939年8月 |
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1939年9月 |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1940年4月 |
德国攻占丹麦、挪威 |
1940年5月 |
德国占领荷兰、比利时,敦刻尔克大撤退 |
1940年6月 |
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法国投降 |
1940年7月 |
德军空袭英国,不列颠之战开始 |
1940年9月 |
日本侵占法属印度支那;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同盟 |
1941年6月 |
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
1941年8月 |
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 |
1941年12月 |
日本偷袭珍珠港 |
1942年1月 |
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
1942年6月 |
中途岛战役 |
1942年7月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 |
1942年10月 |
阿拉曼战役 |
1943年2月 |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
1943年5月 |
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
1943年7月 |
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投降 |
1943年11月 |
开罗会议(中、美、英);德黑兰会议(苏、美、英) |
1944年6月 |
诺曼底登陆 |
1945年2月 |
雅尔塔会议(苏、美、英) |
1945年5月 |
德国投降,欧战结束 |
1945年7月 |
波茨坦会议(苏、美、英),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 |
1945年8月 |
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 |
1945年9月 |
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
——根据朱贵生、王振德、张椿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编制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42年前、后两个阶段战争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前、后战争态势不同的原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清末,改良派倡导的是民权而不是民主,康有为、严复、黄遵完等都提倡民权,反对民主。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其新民说,乃是现代国家公民的意思。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孙中山提倡的也非个人自由平等。三民主义里面只有民权主义,没有民主主义。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
哲学家张申府认为民主政治就是一种与人为善,尽其在我,各得其所的政治。他晚年还说:“西方各国的宪法内容最初乃导源于天赋人权说,天赋人权说源自中国的儒家思想。可知天赋人权自为吾家旧物,遗留于海外二三百年之久,今可知游子还乡矣。彼西方既采入儒家言以建民主,吾何为不可以西方民主还之于儒家乎?”
——摘编自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民主构想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民主构想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