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
B.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 B.等待朝廷察举 | C.投笔从戎戍边 | D.投作官吏幕僚 |
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 B.分封制、郡县制 |
C.郡县制、行省制 | D.分封制、行省制 |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 B.汉、宋、明 | C.秦、元、清 | D.秦、唐、明 |
秦朝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A.丞相 | B.御史大夫 | C.太尉 | D.刺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