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
|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
|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
|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
明初发行纸币后,政府下令禁止白银甚至铜钱的流通,但纸币发行后贬值严重。永乐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白银和稻谷布帛,朝廷屡禁不止。至成化年间,白银大量流入我国,民间契约文书中已主要用银。至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对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 A.贵重金属的短缺导致宝钞贬值 |
| B.白银大量流入推动白银货币化 |
| C.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 |
| D.货币改革推动白银成法定货币 |
据文献记载:“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 |
| 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 |
| 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 |
| 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 |
宋太祖时,各府、州公事,必须长官和通判“签议连书,方得下行”,北宋真宗以后通判“佐州郡之治,入则贰政,出则按县”。这一变化说明()
| A.中央集权逐渐弱化 | 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
| C.通判权力有所提升 | D.地方受到严密监控 |
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 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
| 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 |
| 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
| 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 |
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
|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
|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
|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