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是某同学对数据利用情况,正确的是( )
A.利用焓变的数据或熵变的数据一定都能单独判断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 |
B.利用反应热数据的大小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大小 |
C.利用沸点数据推测将一些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的可能性 |
D.利用溶液的pH与7的大小关系,判断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
将一定质量的镁、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全部是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mol/L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生成沉淀达到最大量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00mL |
B.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为2.24L |
C.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一定是6.6g |
D.当金属全部溶解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一定是0.4mol |
右图是某反应体系中的三种气态物质M、N、P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达为2M+N![]() |
B.在反应时间为20min—25min之内,物质 M的反应速率为0.002mol/(L·min) |
C.当反应时间为20min时,曲线开始发生变化 的原理可能是由于增大压强引起的 |
D.反应在10min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若曲线的 |
变化是由于升温造成的(其它条件不变),
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CH3COONa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则溶液中的![]() |
B.体积为VL的Na2CO3溶液pH=a,加水后使其体积为10V时,其溶液的pH=a-1 |
C.pH=11的K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
D.硫酸铵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当溶液的pH=7时,c(SO2-4)>c(NH+4) |
下图中甲、乙两个装置用导线连接,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装置中Cu为阳极,乙装置Fe为负极 |
B.甲装置中SO2-4向Cu极移动,乙装置中的Na+向石墨极移动 |
C.乙烧杯中Fe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 |
D.当石墨电极上产生11.2L(标准状况)气体时,消耗Zn的质量为65g |
有Fe2+、NO-3、Fe3+、NH+4、H+和H2O六种粒子,分别属于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中NH+4被氧化 |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 |
C.若有10molH+参加反应,则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为5mol |
D.生成物中加入KSCN溶液后变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