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问题。
关于我国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 
| B.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 
| C.乙地的区位指数小于10 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 
| D.丙地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闭塞 | 
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中关于其优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交通便利 ②老工业基地,经济基础好
③矿产资源丰富④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技术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下列各题。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夏季风前沿决定着我国锋面雨带的位置,其风力的强弱、推进位置及停留时间,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和水旱灾害。下图示意我国110°E—120°E夏季风前沿纬度位置的进退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夏季风最强和最弱的年份分别是
| A.1953年、1985年 | B.1975年、1993年 | 
| C.1965年、2000年 | D.1980年、1956年 | 
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降水量
|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 B.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 
| C.季节和年际变化均较大 | D.区域差异较小 | 
我国江淮地区
| A.1985年受锋面雨带影响近两个月,洪涝灾害严重 | 
| B.1975年夏季长期受反气旋影响,出现严重的旱情 | 
| C.1995年7月份多暴雨洪涝灾害 | 
| D.1953年由于夏季风强盛,河流汛期最长 | 
某河谷一块高达200多米的巨大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读下图“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洞穴成因最有可能的是
| A.流水侵蚀 | B.风力侵蚀 | C.冰川侵蚀 | D.海水侵蚀 | 
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上升 | 
| B.自下而上洞穴形成的时间越来越迟 | 
| C.低处洞穴较多,是因人类开凿而增加 | 
| D.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 | 
下图示意甲、乙两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H)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的纬度值可能是
| A.20°N、20°S | B.10°S、30°N | 
| C.27°N、13°S | D.15°S、25°N | 
依照上题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时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 
| B.①时之后,乙地昼长短于甲地 | 
| C.③时之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 
| D.④时之后,乙地昼长开始变短 | 
下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甲、丁两地气温相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丙、乙、甲 | D.丙、甲、乙 | 
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阳坡和迎风坡 | B.阴坡和背风坡 | C.阳坡和背风坡 | D.阴坡和迎风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