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问题:
|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
|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
|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
|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
|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完成3~5题。
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 | 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
|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 | 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
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正确的判断是
|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 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
| 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 D.第一产业比重从东部向中、西部逐渐减小 |
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1~2题。这种划分是按
| A.单一指标划分的 | B.自然指标划分的 |
| C.综合指标划分的 | D.地理位置划分的 |
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
|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
该图为某大洋洋流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39~40题。
符合图中洋流运动规律的是
①北半球中高纬环流 ②北半球低纬环流
③南半球中低纬环流 ④北印度洋夏季环流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图中M洋流流经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有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热带沙漠气候 ④温带季风气候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下列各图正确表示1月1日前后日照情况的是
图中表示北半球海洋表面水温分布图中有暖流经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