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
| 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
美国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 B.全面照搬了列宁主义的思想精髓 |
| C.完全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
|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
被毛泽东赞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曾经说过:“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主要原则是
| A.学识优先 | B.重视道德 | C.思想自由 | D.民主科学 |
“历史前进到一定阶段,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两大问题,就愈来愈成为打开中国近代化前进通道的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师夷长技”思想出现 | B.“中体西用”观点产生 |
| C.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 D.民主和科学思想兴起 |
20世纪最后一期《时代》周刊评选出一位“世纪人物”,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之谜的开启者”。这位“世纪人物”是
| A.伦琴 | B.普朗克 | C.爱因斯坦 | D.哥白尼 |
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一些知识分子认为:“天下积弱之本,必自妇人不学始。”他们主张男女平等、“兴女学”,呼吁妇女应受教育,因为幼儿教育依赖母教,女子教育的好坏决定国家强弱。这些知识分子的代表最有可能是
| A.林则徐 | B.曾国藩 | C.郑观应 | D.谭嗣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