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政制》有这样的确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吕锡马库斯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的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了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 A.最高权力机关 | 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
| C.最高的行政机关 | D.最高的立法机关 |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 B.军事技术 | C.经济组织 | D.教育制度 |
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 A.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期盼着下一期的《新青年》 |
| B.北京郊区多了不少浓烟滚滚的工厂 |
|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
| D.报摊上出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 |
清朝官员李圭参加费城世博会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其主张属于()
|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 C.早期维新派 |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
| 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
| C.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
| D.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
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