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打的”现象作过一个形象的描述:青年人没钱也打的,中年人有钱才打的,老年人有钱也不打的。这主要反映了
| A.消费结构的变化 | B.消费观念的差异 |
| C.生活水平的提高 | D.社会经济的发展 |
2012年12月3—6日嘉兴戴梦得店庆,许多商品实行“满就减”等打折销售,使得商场内挤得水泄不通,商品百货销售量较平时成倍增长。这说明
①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②商家利用消费者求实心理来引导其消费行为
③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视 ④价格大战是商家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根本手段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假设2011年某国一单位W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4元。如果2012年生产W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4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2年一单位W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7元 | B.20元 | C.28元 | D.17.5元 |
2012年7月25日《经济时报》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相对富裕,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相反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及搞好贮藏,巧妙利用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大量“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机会。“打好时间差”是指
| A.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低于个别劳动时间 | B.根据价值规律,利用供求的制约 |
| C.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 | D.节约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的效益 |
国务院副院长总理李克强同志近日表示,我国将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上既要防止通货膨胀的苗头继续扩大,又要防止通货紧缩的趋势重新出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之所以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是因为两者都
①导致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导致社会总需求持续大于社会总供给
③致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
④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A.①③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2012年8月20日《云南日报》报道,云南省财政今年安排15亿元、明年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铁路建设。这说明( )
| A.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大财政支出 |
| B.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
| C.国家通过财政支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
| D.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