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的确是一对孪生姊妹,她们以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时,常常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就是注重、追求表现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注:阿堵:六朝口语,意为这、这个。
请回答:
(1)以汉字的起源说明“书画同源”的依据。
(2)据材料回答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1: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俟,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2: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员。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岁一开贡举,每放近千人,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材料3: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38万,官员13465人,官民之比已增加一倍,为l: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官员已增至2.25万人,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时(注:指康熙初年)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万人,官民之比已高达1:911。
──《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
请回答:
(1).材料1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1分)其主要弊端是什么?(2分)
(2).分析材料3历史现象的危害及其历史教训。(6分)
(3).扼要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2分)

几千年来,中国各民族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制度一直千差万别。在一个多民族的
国家中,承认这种差异,并且制定相应的制度,才可能维持各民族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元史》记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时人柳贯认为行省“外廷之谋议,庶府之秉承,兵民之号令,财赋之简稽”。元人程锯夫说“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钱粮羡溢,而百端欺隐……把握兵权,伸缩由己”。
材料3:

请回答:
(1).结合图1、2和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在地方管理措施方面有何相同点?(2分)据此概括两者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2).元朝行省权力比秦朝郡县长官的权力要大得多,依据材料1、2,概括其具体表现。
(3).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2分)
(4).图3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体现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2分)其演进过程体现出什么特点?(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2: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3: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4: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
(1).据材料1,“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1分)该制度有哪些特征?(2分)
(2).据材料2、3,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2分)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2分)
(3).依据材料4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一一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简要回答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及成就(6分)
材料二:(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恩格斯
(2) 据此回答罗马法的阶级本质是什么?(4分)
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4分)
按其适用范围可以分为(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 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4分)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 (4分)
(2)材料二中中书省、尚书省的主要职能分别是什么? (4分)并简要分析其意义? (4分)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所体现的制度有何本质差异?(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