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直高位运行,物价形势不容乐观。为了保障居民生活,中央推出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下列有助于稳定物价的措施是
①支持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应②提高退休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
③降低个人所得税,扩大消费需求④控制货币供应,抑制通货膨胀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我们通过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感受着文化的熏陶。这表明()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③实践推动文化发展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无形的、非强制的特点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孟浩然《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汉代董仲舒把道学、法学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又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北宋时,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可见()
A.中华文化是由儒佛道等思想融合而成 |
B.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
C.各种思想都能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
D.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此,我国必须()
①注重中华民族精神的决定作用
②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中心
③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④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奋民族精神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