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 人有负盐负薪  李延寿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jiè):垫、衬。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③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4分)  
①人有盐负薪者(      )           ②群下无答者(       )
羊皮席上   (      )           ④杖击之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从文中可以看出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12分)
张文诩,河东人也。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号曰张先生。
[注]①禁:施禁咒语。(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有删改)
下列句中的“以”与“州县以其贫素”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太医王命聚之 B.属予作文记之
C.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D.可一战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张文诩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周易》、《诗》、《书》以及《春秋三传》这些典籍,他都通晓熟悉。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多次推辞做官,并很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希望自己有美名传世。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辞焉固:②文诩杖而归策:
③弃麦而谢:④将加恤振: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2分)
②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2分)

与朱元思书 (14分,每题2分,14题4分)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天山②千不穷
③窥谷忘④猛浪若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①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②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写出从视觉或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一组。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写水势的,郦道元《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这里的的山水风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殿中御史吴喜以主书事世祖,稍迁河东太守。至是,请得精兵三百,致死于东。上假喜建武将军,简羽林勇士配之。议者以“喜刀笔主者,未尝为将,不可遣。”中书舍人巢尚之曰:“喜昔随沈庆之,屡经军旅,性既勇决,又习战陈;若能任之,必有成绩。诸人纷纭,皆是不别才耳。”乃遣之。
喜先时数奉使东吴,性宽厚,所至人并怀之。百姓闻吴河东来,皆望风降散,故喜所至克捷。吴喜军至义乡。孔屯吴兴南亭,太守王昙生诣计事。闻台军已近,大惧,堕床,曰:“悬赏所购,唯我而已;今不遽走,将为人擒!”遂与昙生奔钱唐。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主书:官名,主文书之官,晋中书省置,本用武官,南朝宋改用文史。世祖:世祖孝武帝。②假:通“借”,暂借,即暂时任命。③刀笔主:拿笔杆子。④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⑤喜先时数奉使东吴:吴喜过去曾任过朝廷的使节,多次去过东方吴地。⑥孔屯吴兴南亭:叛军孔驻防吴兴南亭。⑦台军:建康官军。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喜先时数奉使东吴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1)羽林勇士( ) (2)不才耳( )  (3) 诣事(   )
皇上暂时任命吴喜为建武将军,其他人认为吴喜是一个文官,不能排他去作战,可是巢尚之却别有看法,他的看法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皆望风降散,故喜所至克捷”,请说出一件“克捷”的事来。
吴喜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1)又无硕师名人与游()(2)礼愈()
(3)濂以实对 ( )(4)间召问群臣否( )
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诚然,卿不朕欺。
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4分)
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12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父()焉
③日()仲永环谒于邑人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下列句子
(1)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方法:
目的:
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你从这两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