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提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为此地主阶级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又感觉到“制度”上的不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走民主共和道路。革命派开展的重大实践活动是什么?该活动最重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该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2年,南海局势和钓鱼岛之争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并引发学者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从政治和思想方面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日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廉《元史百官制》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客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职责。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3)中国政府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性构想并分析提出这种战略性构想的历史和现实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共产党内在讨论与国民党合作时发生了争论……马林与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只是进行国民革命,国民党是进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党。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1)上述材料表明:中共在建立统一战线问题上存在什么错误认识?在大革命时期这些错误认识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那些危害?
材料二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共产党和红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要成为抗日政府抗日军队坚强的台柱子。
-----《毛泽东选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什么说中共在政治上趋于成熟了?
材料三国民党不但对一党专政不愿废止,对联合政府不愿成立,即便对任何迫切需要的民主改革,也一项不愿实行。 从整个形势看来 ……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去,这是一个可能性,这是一个前途。 ……但是,另一方面,同样是从整个形势看来,使我们更有信心地更有勇气地去争取第二个可能性,第二个前途。这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国人民,废止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实行民主改革, 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引自中共七大政治报告
(3)根据材料三概述中共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怎样的政治构想 ?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中共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作出的努力。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汉朝时期在官吏选拔上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2)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自古以来,各国发展中出现过多种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B)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模式)各是什么?
材料二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百度网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确立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原因。列举英、德、美三国的史实说明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
材料三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又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 “克服专制王权”的措施,并用史实说明“克服专制王权”是促进英国经济“继续前进”的。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二战后 “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成果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