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 C.甲午战争之后 | D.辛亥革命之后 |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 | 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 B. | 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
C. | 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 D. | 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 |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 B. |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
C. |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 D. | 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
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 | 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 B. | 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
C. | 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 D. | 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
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 | 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 B. | 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
C. | 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 D. | 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 | 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 B. | 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
C. | 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 D. | 大型国有 企业多位于郊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