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分别是
A.古生代中期和中生代末期 | 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
C.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中期 |
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A. | 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 B. | 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
C. | 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 D. | 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
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据此回答下面几题。气候变暖的影响可能有 ( )
①冰川退缩②冻土融化③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
地动植物数量增加④高原内陆湖泊水量大增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①②④ |
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
B.中纬度温带地区变得湿润 |
C.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
D.从全球看,利大于弊 |
全球变暖,对于工业的影响表现为 ( )
A.高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增加 |
B.低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减少 |
C.各种能源、电力的生产都会受到制约 |
D.煤炭工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下面两题。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 )
A.不断北移 | B.不断南移 |
C.不断东移 | D.不断西移 |
下列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加 |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O℃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 )
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
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
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
A.雪线上升 | B.暖冬频繁 |
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 D.海平面下降 |
下图为195l~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回答下面两题。
1.1951~2002年,我国()
A. | 各地都增温 |
B. | 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
C. |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O.8℃ |
D. |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
2.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A. | 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 B. | 西北、华北、西南地区 |
C. | 西北、华北、华东地区 | D. | 西北、华北、华南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