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1) 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④            
(2) 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仪器中的     (填序号);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用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       ,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小张同学正在收集一瓶CO2, 不知是否收集满了,其验满方法是                     
(4)某兴趣小组选用上述仪器,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锌粒反应完后,发现还有较多的灰黑色固体物质,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该灰黑色固体的操作方法是         
【提出问题】灰黑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①可能含有单质碳;②可能含有单质铜;③可能还有其它物质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用化学方法证明该灰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单质碳和单质铜。完成下表(不一定要填满):

步骤
实 验 方 法
现 象 和 结 论
1
 
 
2
 
 
3
 
 

【反思讨论】上述各步反应完全后,兴趣小组的同学还收集到了少量剩余黑色固体物质,为了进一步探究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后,认为用初中化学知识无法解决,你对下一步的探究学习活动的合理建议是:首先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气体的干燥(除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化学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 、Fe2O3二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Cu;
②只有;③是Cu 、Fe2O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3+Cu = 2FeCl2+CuCl2
【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甲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③,而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的观点正确(填“甲”或“乙”)。
(2)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右下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 应 前
反 应 后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 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 g


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180.0 g
洗气瓶和瓶中物质
的总质量为183.1 g



【交流讨论】
(1)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
(2)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
(3)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
不需要,
(答对下面(4)与【反思评价】两小题将奖励4分,但全卷总分不超过60分)
(4)选择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组(填序号)。
【反思评价】丁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上图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化学课后,某班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氢氧化钠溶液
一定变质了。

【提出问题2】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2】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填“可行”或“不可行”)。
【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

小徐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 ,应该用那一层火焰”,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⑴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那一层火焰?
⑵作出猜测:
⑶活动过程和记录:取3支试管,各加入3mL水
①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
②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③将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
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


第1种情况
第2种情况
第3种情况
所需时间
57s
48s
25s
结论

⑷问题和讨论:
①上述实验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mL水,即要求所取水的量相同,若不相同行吗?为什么?
②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你认为还可以有其他方法吗?若有,请简要叙述操作过程及现象、结论。

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他们观察蜡烛的燃烧,得出下列结论。请回答:
哪些是不需要燃烧就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            
哪些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             
a.自顶端起约1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
b.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白色固体;
c.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碗状存在
d.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cm
e.形状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f.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
g.吹熄后,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h.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
i.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碗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
j.如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除此之外,燃烧时你还观察到的现象有(写两点)             
(2)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们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试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原因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式为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若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错填 、漏填都算错)。
(6)某学生学习了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后,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瓶消毒用双氧水,由于标签已部分受损无法判断其是否变质,所以他将该瓶溶液带到学校,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研究。试回答:

①放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②如果该溶液未变质,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将未过期的这种双氧水滴在伤口上,迅速出现大量气泡,你认为该气体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