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将标注字母的岛屿、半岛的名称填在下列名称空格上:
A 岛,C 半岛,E 半岛。
(2)甲、乙、丙三图中与B、E、H三地气候相符的是:
B 图,E 图,H 图。
(3)判断气候类型:B地为 气候,E地为 候,H地为 气候。
(4)由大陆性逐渐 (增强或减弱) 。
读沿50°N一带的四地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气压状况的角度分析,甲地近地面为气压控制,乙地近地面为气压控制 (2分)
(2)从近地面气流状况分析,丙地吹风 (1分)
(3)如果甲、乙、丙三地均受大气污染,在图中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下,近地面大气污染严重的是,
原因是(2分)
(4)如果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则此时我国极地考察队的队员最有可能位于(中山站,黄河站)。此时罗马的气候特征是,北京的气候特征是
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的有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统计项目 |
耕地面积 (万公顷) |
森林覆盖率(%) |
气温年较差(℃) |
年降水量 (MM) |
河流含沙量(%) |
人口(万人) |
1970年 |
4 |
18 |
33 |
430 |
1.5 |
30 |
1980年 |
4.4 |
10 |
38 |
370 |
4.5 |
35 |
(1)该地区1970-1980年间,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加了%,森林覆盖率减少了%。根据表格所示,森林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2)该地区人均耕地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相差了%
(3)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4)分析上表,说说本地区环境发生变化的主意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左图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沙地分布同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其荒漠化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右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表形态图
⑴统计图中反映3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
。
⑵分析西北地区易出现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⑶解决地区荒漠化问题必须使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承载力之内。
⑷读材料二下图可知该地区盛行风的是___________风,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
大可以达到(m)___________
A.40<H<41 | B.49<H<50 | C.59<H<60 | D.60<H<61 |
⑸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天气频繁发生, 有可能引起沙尘暴天气系统:
甲、乙、丙三图为世界著名大河的地理示意图,读图回答。(12分,每空1分)
(1)甲图所示的是河;乙图所示的是______________河,丙图所示为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上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
(2)甲图所示河流径流量相对较小,因为该河大部分流经 ______气候区,导
致该流域内水资源供不应求,甚至引发纷争。而乙图所示河流径流量最大,因为该河大部分
流经 ______气候区。
(3)乙图所示河流域是世界最大的 ____林区,该地区森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发展需求和___________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
投资手段。
(4)丙河的开发以 _______作为核心,它的综合开发,带来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灌溉、养殖、旅游
和调节气候等效益。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山西省是我国的产煤大省,为了建成全国性的能源基地,山西省做出了多条努力措施,为了减少污染,扩大经济效益,凭借自身优势,构筑多条产业链,加强煤炭的加工和转化。
(1)山西省结合全区、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中输出化工产品的产业链是。
(2)山西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3)山西省电力投资比重接近了煤炭投资,有何优点?
(4)山西省一直是我国的煤炭大省,却没能成为经济强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