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分析完成题。
图中②地形区为( )
| A.华北平原 | B.四川盆地 | C.渭河平原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
|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
下面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读图完成题。
产生图中所示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 | B.热量 |
| C.水源 | D.土壤 |
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
主导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
| B.土壤肥沃 |
| C.地势平坦 |
| D.热量条件好 |
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
|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
|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
|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分析回答题。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
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 A.(1)阶段 | B.(2)阶段 | C.(3)阶段 | D.(4)阶段 |
第(4)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
| A.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 | B.人口的老龄化 |
| C.出生率的下降 | D.生活质量的下降 |
我国某城市总人口的逐日变化示意图(2008年11月28日~2009年3月8日)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某市发现自1990年以来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读图完成题。
关于该市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再生产属于“高一高—低”模式 | B.外来人口不断增加 |
| C.人口自然增长快 | D.近年出生人口呈现下降趋势 |
关于该市的人口问题及对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 | B.老年人口比重过小,劳力过剩 |
| C.积极发展社会养老事业 | D.鼓励生育,大量接纳海外移民 |
引起春节期间下图城市人口巨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洪涝灾害 |
| B.疾病传播 |
| C.旅行度假 |
| D.民工返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