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题。
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
| A.赤道低气压带 |
| B.副热带高气压带 |
| C.极地高气压带 |
| D.副极地低气压带 |
读 “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6~18题。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 B.一月0℃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
|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 | 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 A.大气环流 | B.季风环流 |
| C.低纬环流 | D.热力环流 |
黄河下游地区河流与其他水体的补给关系上确的是()
| A.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
| 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
| C.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
| D.河流水补给大气降水 |
读图(图中箭头代表水流补给方向)回答,箭头a代表的补给现象一般发生在( )
| A.1~2月 | B.3~4月 |
| C.6~7月 | D.11~12月 |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
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丙两处地貌均由地壳运动形成 |
| B.乙处为背斜成谷 |
| C.丙处为断块山 |
| D.丁处为向斜成谷 |
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
| A.中游落差小 | B.地转偏向力作用 |
| C.河流含沙量大 | D.入海口潮差小 |
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
| A.地壳运动 | B.风化作用 |
| C.侵蚀作用 | D.堆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