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流动人口由14439万人变为26139万人。
材料三 巴西政府于2007年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目的是加强家庭农业,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并起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
(1) 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 和 。
(2) 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
(3) 巴西政府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为什么能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
(4) 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
ABC
(2)A、B、C三地均为气候区,资源丰富,从地形上看,水稻田主要分布在和地区。
(3)本地区稠密,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是本地区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4)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5)亚洲水稻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4分)
材料:见图Ⅰ和图Ⅱ。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多选)( ) (3分)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4分)
读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图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材料比较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差异。(4分)
(2)近年来由于国内能源运输工程的建设,上海的能源结构有了较大改善,其中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明显上升,试分析该种能源消费比例上升带来的有益影响。(4分)
(3)我国能源消费长期以来都是以某一种能源为主,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根据下图中的甲、乙两地实际情况,拟定了两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农牧交界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三江湿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根据课题组成员收集到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甲、乙两地分属我国两大自然区,形成这两大自然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4分)
(2)乙地区湿地面积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4分)
(3)甲地区的牧场退化严重,为保护牧场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分)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只填一次) (4分)
A.臭氧层空洞 | B.全球变暖 |
C.酸雨 | D.森林锐减 |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4分)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