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回答题。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 )
|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水 |
|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
| 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 |
| 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
引黄济青工程每年从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
|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
| B.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 |
| C.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
|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
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主要作用是( )
|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
| C.为吸引鸟类栖息而投放的饵料 | D.发展生态旅游,供游客垂钓 |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五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小题。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 A.西瓜品种优 | B.种植成本低 | C.种植利润高 | D.市场需求大 |
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时间
|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
|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
|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
|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小题。
| 时期(年) |
1985~1990 |
1990~2000 |
2000~2011 |
|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
6. 49 |
5. 72 |
6. 22 |
|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
3. 77 |
4. 28 |
3. 79 |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 | B.先减后增 | C.不断增加 | D.逐渐减少 |
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
| B.城市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
|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
|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
随着商品房价格上升,城市中住宅区的付租能力也在提高,下图中住宅区的付租能力由实线变为虚线,若只考虑这一种因素,住宅区的界线A、B将()
A.A、B点都向C方向移
B.A点向O方向移、B点向C方向移
C.A、B点都向O方向移
D.A点不动,仅B点向C方向移
下面左表是商品等级与城市等级的关系,下图是“城市服务范围”。根据图表完成小题。

关于图示城市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 A.C>A>B | B.A<B<C | C.A>B>C | D.B>C>A |
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城市最合适的是
| A.B1 | B.B6 | C.C6 | D.A |
下图反映的是纽约市部分地区人口的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回答小题。
上图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中有些区域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大说明了
| A.城市化速度快 |
| B.城市化水平不高 |
| C.逆城市化现象 |
| D.城市经济活动畸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