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下图为我国劳动力变化及预测情况(新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读图9,回答题。
图9我国开始出现“用工荒”的时间拐点大致是
A.2002年 | B.2007年 | C.2012年 | D.2020年 |
针对“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我国政府应
A.继续实行严格的低生育政策 | B.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 |
C.鼓励大量外资企业的入驻 | D.增加对企业的补贴,提高劳动者工资 |
下图是某流域连续两日的河流径流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A.非洲乍得湖流域 | B.阿拉伯半岛沙漠地区 |
C.鄂毕河上游支流 | D.中亚图兰平原 |
最能反映该流域连续两日内天气状况的是
A.连续两日反气旋控制 |
B.连续两日锋面过境 |
C.第一天气旋过境,第二天反气旋过境 |
D.第一天昼夜温差大于第二天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夜视图,图中B国与AC两国比起来,晚上几乎是黑暗的,这片土地似乎成了连接两侧海域的一个海峡。读图回答下列各题。B“海峡”连接的两侧海域为
A.渤海,黄海 | B.黄海,日本海 |
C.渤海,日本海 | D.东海,黄海 |
导致图中ABC 三地夜景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B国城市稀少,分布不均,交通 不便,人口流动性差 |
B.AC两国能源矿产丰富,B国能源矿产少,水能储量不足 |
C.C国为发达国家,核电比例很高。 |
D.B国经济较落后,电力工业水平低,电力缺乏。 |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岩溶地貌的形成先后经历了
A.沉积、抬升、融蚀 |
B.冷凝、抬升、侵蚀 |
C.风化、侵蚀、搬运 |
D.风化、侵蚀、沉积 |
上图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与下图中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A.甲→a→乙→b | B.d→丁→b→c |
C.丙→c→d→丁 | D.戊→b→c→d |
“亚洲某地(约27°N ,86°E )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 B.高原山地气候 |
C.温带大陆性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 | B.德干高原北部 |
C.阿拉伯海沿海沿岸 | D.贝加尔湖沿岸 |
某一时段内,日平均温度≥O℃时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称为≥O℃积温,它是研究温度与生物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项指标。下图示意某地≥O℃积温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月份中,该地大多数农作物生长最活跃的是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该地可能位于
A.俄罗斯中部 | B.美国中部 |
C.南非南部 | D.印度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