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据此回答问题。“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 )
A.环境决定论思想 | B.人类中心论思想 |
C.人地相关论思想 | D.人地伙伴论思想 |
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大家的公认,始于 ( )
A.古希腊时代 | B.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
C.18世纪60年代 | D.20世纪60年代 |
下列叙述符合该人地关系思想的有 ( )
A.倡导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互惠共生、和谐互进 |
B.是一种崇拜自然、畏惧自然的认识论 |
C.强调人类从自身需求出发,追求征服自然 |
D.产生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农业社会鼎盛时期 |
下列做法符合该人地关系思想的是 ( )
A.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 | B.在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树造林 |
C.在我国主要河湖或海域严禁捕渔 | D.在东北大面积开垦沼泽地 |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原因是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 |
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
C.九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且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
D.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 |
下列描述的植被变化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是
A.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 |
B.横断山区垂直自然带谱明显 |
C.乘飞机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明显变化 |
D.坐火车看到从海南省到漠河镇沿线植被发生明显变化 |
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有
A.修筑堤坝和植树造林 | B.修筑梯田和植树造林 |
C.修建水库和分洪区 | D.跨流域调水和修整土地 |
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人类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适度的开发,不能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 |
B.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 |
C.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的和保护相统一 |
D.高度保护非可再生资源,不能开采利用 |
我们在进行开发利用天然气时,要注意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其主要依据是
A.目前我国天然气资源数量太少 |
B.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在空间上不平衡 |
C.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还不够 |
D.天然气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