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南水北调的东线方案中的引水起点是(   )

A.杭州 B.南京 C.扬州 D.镇江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某山景区道路图,可知

A.台阶路比索道坡度大 B.河流总体为自东向西流
C.P所在地点地形崎岖 D.Q附近公路沿山脊蜿蜒

下图为“某地一处完全淹没在海面下的珊瑚礁体的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有关该珊瑚礁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部较高,四周较低 B.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
C.礁体南部的坡度较陡 D.为淹没在海面下的洼地

图中E、F两地的相对高度最可能是

A.5米 B.15米
C.20米 D.30米

下图为以O点为中心的等太阳高度图的一部分。a,b为等太阳高度线,OP为经线圈,P点是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Q点的太阳高度为7°。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Q点此时的地理坐标是

A.(68°N、70°W) B.(82°N、110°E)
C.(68°N、110°E) D.(82°N、70°W)

若图中所示半球此日后昼长渐长,则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地中海气候区均处于雨季 B.华北农民正忙于播种小麦
C.非洲热带草原的动物向北方迁移 D.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正忙于剪羊毛

读某岛国等高线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题。
=
该岛国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冬小麦为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下图是某地区冬小麦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日数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影响M、N两地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降水 D.洋流

在该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M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状况是

A.逐渐增大 B.先减小后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