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伴随城市改造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走上了快速“翻新”的发展道路。某校高三(2)班开展了以“拆迁、城建与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材料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国家扩大内需的工作方针,A市政府提出了努力谋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环境,做强城市基础,做好新农村建设,通过致富一方百姓实现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工作要求。
(1)请运用《经济生活》中科学发展观的有关道理,解读A市政府的工作要求。
材料二:在城市“翻新”的过程中,政府努力做好拆迁户的安置工作,通过实施国有土地房屋拆迁货币化安置,努力保证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在拆迁腾出的土地上,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布局优化,创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的新格局。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政府财政在城市 “翻新”中有哪些作用?
材料三: 江苏省南京市房管部门表示,从2010年5月1日起到2011年6月10日,联合市物价局和市工商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检查,开发商捂盘、哄抬房价、无证销售等8项违规行为受到严查。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诺在今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百姓的住房问题:努力提高低收入人群购房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应量;加大廉政建设,加大对土地审批、税收征管中官员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对“炒房”行为严厉打击,对囤积开发用地增收土地闲置费。
(3)请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怎样做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政府?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差距拉大对经济增长有两重效应,既改善效应和恶化效应。改善效应,是指收入差距拉大促进可流动资源配置于需求更大,效率更高的领域,从而有效避免资源闲置,促进经济增长。恶化效应,是指收入差距过大,一方面将导致整体消费水平降低,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另一方面导致低收入群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从而使经济增长因人力资本不足不能持续发展。
材料二: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因此,要在坚持基本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私有财产,同时尽快扭转城乡、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趋势,逐步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为此,将会加大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材料三: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本世纪头10年来,我国先富群体快速扩大,社会各群体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我国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社会不公平感明显增强的问题。未来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10年,这个阶段必须要处理好收入分配不公、腐败等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长杨宜勇说,收入分配问题,早一些时间解决可能没有实力;太晚解决错失很多机会,导致问题积重难返;现在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时候。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根据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现在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正是时候”观点的认识
(3)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政府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哲学依据(14分)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材料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要通过一些贴息、扶持、补助措施,充分利用好市场机制,用好各种信贷资金(包括小额贷款),调动农民群众投资兴修水利的积极性。“除了中央投入外,也要求地方各级财政进行配套投入,运用“一事一议”奖补引导农民投入,多建多补、早建早补。
材料二: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大、见效慢,在市场化条件下,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使农民不愿意进行水利投资,也难以投资;有的地方在兴建水利设施时,对能够发电等有经济收益的水库投资比较热心,但对主要以农田水利灌溉为主的水库建设积极性不高,有的政府官员甚至把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挪作他用。
材料三: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水旱灾害频繁,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艰巨的国家。兴修水利,消除水害,是历代统治者兴国安邦的大事。从大禹开始,历代善治者均以治水为重,或者说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些“盛世”扃面,无不得力于统治者对水利的重视,得力于水利建设及其成效。水利兴而天下定,天下定而人心稳,人心稳即有生产积极性,社会有粮则百业兴,整个社会必然繁荣昌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国家应该如何引导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理由。
(3)结合材料三,阐述我国历代统治者重视水利建设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材料一: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农村蓬蓬勃勃地开展。某中学高三(6)班学生就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走访了苏南的某个富裕村。走访中,同学们了解到:该村积极利用沿海的区位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带动了村企技术创新,加快了特色产业培育,成功将区位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农民收入节节攀升,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人与自然的和谐。
材料二:胡锦涛主席21曰在芝加哥参观佩顿中学时送学生三句话:知识是开启未来的钥匙,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桥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世界的希望。在美国欢迎宴会的演讲中,胡主席强调“要加强对两国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交流合作规划,让更多人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尤其要积极促进两国青年交往,开展更丰富多彩的青年交流活动,,让中美友谊后继有人”。
(1)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一谈你对该村经济发展的认识。(10)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胡锦涛主席的上述讲话。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每年的下降幅度达两成
左右。在技术不断更新和国内汽车市场旺盛需求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业
的投资急剧扩张。2005年,我国取消汽车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限制之后,汽车市场与国际汽
车市场融为一体,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又使我国汽车生产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材料二:鉴于最近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快速攀升,涨幅超过4%的调价边界条件,根据现行成品
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决定自2010年10月26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到
230元与220元,相当于90号汽油每升上调0.17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19元。
汽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使得汽车销售遭遇尴尬,人们把眼光更多的投向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
(2)为什么汽油价格的提高使得汽车销售遭遇尴尬?人们为什么把眼光更多的投向新
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
(3)面对汽车价格下跌的局面,你认为汽车行业应如何应对?

材料一:“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过去人
们普遍持有的消费心理,这种心理影响着人们当时的消费行为。
材料二:几年前,为满足人们对彩电、冰箱的需求,彩电、冰箱业迅猛发展;近几年,
由于人们对健康和休闲的需要,美容、健康、娱乐旅游业随之兴旺发达起来;目前,住
房和汽车已成为人们新的需求热点,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正迅速发展。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说是由什么决定的?
(2)结合材料二,谈谈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3)居民在消费中应坚持什么样的消费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