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 年代 |
收入(单位:贯) |
支出(单位:贯) |
|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
15085万余 |
12677万余 |
|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
12625万余 |
“所出无余” |
|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
11613万余 |
13186万余 |
A. 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
B. “积贫”“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 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
|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
|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
|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的主张,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
| A.君黄宗羲提倡“法治” | 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
| 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
④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的思想家是()
|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是对谁的评价()
|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