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 B.时间 | C.参加者 | D.地点 |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
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
A.提高了行政效率 | 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 |
C.加重了财政负担 | 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 |
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
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以来几十年间君主七朝八姓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体制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出任地方长官 |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
C.降低将帅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
D.皇帝直接掌握科举考试的录取权 |
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的是
A.保甲法 | B.均输法 | C.农田水利法 | D.募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