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民族之统一”:“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这里“民族之统一”的内涵是
A.目的是要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 | B.处理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
C.反对帝国主义,挽救中华民族危机的宗旨 | D.实际上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的反映 |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A.与吐番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逐了殖民势力 | B.加强了边疆管理 | C.维护了国家主权 | D.巩固了清朝海防 |
下列对唐羁縻府州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②不用向朝廷上报户口,交纳户税
③有利于唐朝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直接统治④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贞观政要》卷一),上述材料主要描述了
A.《唐律》颁布实施的效果 | B.贞观之治的升平景象 |
C.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推行的影响 | D.科举制的实施扩大了统治基础 |
下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哪个观点比较全面客观
A.“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
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
C.“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
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