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民族之统一”:“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这里“民族之统一”的内涵是
A.目的是要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 | B.处理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
C.反对帝国主义,挽救中华民族危机的宗旨 | D.实际上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的反映 |
孔子提出和亚里斯多德的“中庸”共同之处有:
①都是至高的美德标准 ②都主张适度,反对极端
③都反对将 “过”和“不及”简单地调和或折中 ④都是适用于各领域的哲学范畴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 |
如果想要查找唐太宗善于纳谏和用贤的史实,下列书籍中能够提供相对客观的资料是
A.《帝范》 | B.《汉书》 | C.《史记》 | D.《贞观政要》 |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 。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这一评价的主要立足于
A.拿破仑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 B.拿破仑维护了德国的利益 |
C.拿破仑打击了德国的封建势力 | D.拿破仑的到来有利于德国的统一 |
在孙中山先生的政治生涯中,能体现图的题词思想的活动有
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改良
③将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
④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②④ |
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下列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提出三大政策 |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提出三大主义 | D.发表《北上宣言》,谋求国家和平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