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受两个共点力F1和F2作用,其大小分别是F1=6N.F2=10N,则无论这两个力之间的夹角为何值,它们的合力不可能是( )
A.5N | B.10N | C.16N | D.18N |
宇宙中存在一些质量相等且离其他恒星较远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设四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半径均为R,四颗星稳定分布在边长为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已知引力常量为G.关于四星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忽略星体自转)( )
A.四颗星围绕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
B.四颗星的轨道半径均为![]() |
C.四颗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均为![]() |
D.四颗星的周期均为![]() |
如图所示,M、N是两个共轴圆筒的横截面,外筒半径为R,内筒半径比R小很多,可以忽略不计,筒的两端是封闭的,两筒之间抽成真空。两筒以相同的角速度 ω绕其中心轴线(图中垂直于纸面)做匀速转动。设从M筒内部可以通过窄缝 s(与M筒的轴线平行)连续向外射出速率分别为 v1和v2的粒子,粒子运动方向都沿筒的半径方向,粒子到达N筒后就附着在N筒上。如果R、v1和v2都不变,而ω取某一合适的值,则()
A.粒子落在N筒上的位置可能都在 a处一条与 s缝平行的窄条上 |
B.粒子落在N筒上的位置可能都在某一处如b处一条与 s缝平行的窄条上 |
C.粒子落在N筒上的位置可能分别在某两处如b处和c处与 s缝平行的窄条上 |
D.只要时间足够长,N筒上将到处都落有粒子 |
北京时间9月26日凌晨4时03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变轨,由入轨时的椭圆轨道1进入距地球表面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2。如图所示,若两轨道相切于P点,在椭圆轨道1上经过P点时,神州七号飞船的速度为,加速度为
,周期为
;在近圆轨道2上经过P点时,神州七号飞船的速度为
,加速度为
,周期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轨道1变轨为轨道2,神州七号飞船在经过P时向运动方向喷气 | ||
B.![]() |
C.![]() |
D.![]() |
2011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现了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开普勒22b“,它与地球相隔600光年,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2.4倍。“开普勒22b”绕恒星“开普勒22”运动的周期为290天,轨道半径为R1,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2,测得R1∶R2=0.85。由上述信息可知,恒星“开普勒22”与太阳的质量之比约为
A.0.1 B.1C.10 D.100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两个直线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这两个分运动的v-t图线,如图所示。若平抛运动的时间大于2t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线b表示竖直分运动的v-t图线 |
B.t1时刻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夹角为30° |
C.t1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夹角的正切为![]() |
D.2t1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夹角为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