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一名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A.《十二铜表法》 | B.习惯法 | C.《民法大全》 | D.公民法 |
“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谥号的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问,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判断“曹操墓真伪”的基本依据应该是( )
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 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
C.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情况相结合 | 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
B.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
C.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他们回国后受到热烈欢迎。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这一“预示”的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的成功示范 | B.法国社会矛盾激化 |
C.法国“巨变”有了革命骨 | D.法国“巨变”有了美国的外援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 |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
C.郡县制、内阁制 |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 ()
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
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
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
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