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
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
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
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 D.加强了专制皇权 |
我国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安定的需要 | B.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
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 D.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史,是一部不断磨擦、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宰相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 | B.唐朝相权一分为三 |
C.宋代废除宰相制度 | D.元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 |
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
B.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
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
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 |
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
D.兵赿多,战斗力赿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