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随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__ 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根据上表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 ___ ____。
(3)取KNO3、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20℃时的100 g水中充分溶解,20℃时有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___ ____。
(4)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使之充分溶解,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____。
(5)如图2所示,若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再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____。
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山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从
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
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溶液和
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
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图2反应的实质是结合成水分子。
由此可见:得到同一物质,运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能不同。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2)某自来水厂对汾河水进行净化,取水后,首先向其中加入明矾,再经过过滤、消毒灭菌后使之达到饮水标准。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的生成物可以悬浮于水中的杂质,加速沉降。要测定饮用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用来检验。
(3)水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资源,写出实验室用水鉴别的一组物质。
下图为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物质,
℃时
两物质的溶解度为。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
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3)
℃时,将一定量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溶液的质量将(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
℃时,分别用
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
(填"<"">"或"=")
用化学用语填空:
氧元素;2个氧分子;钠离子;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
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填">""<""=")。
(2)
时,把50
甲物质放入100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温度升高到
时,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
(3)
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其变为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