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 B.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 C.t2 ℃时,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 D.t2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佳怡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
| A.猜想或假设 | B.提出问题 | C.制定计划 | D.结论 |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有氧化性 | B.天然气有可燃性 | C.酒精有挥发性 | D.高锰酸钾有腐蚀性 |
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燃烧匙 | B.烧杯 | C.蒸发皿 | D.试管 |
下列是宜昌市上海中学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
|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
|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A.氮气 | B.空气 | C.氧气 | D.二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