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
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恰好完全反应 |
B |
判断海水和蒸馏水 |
蒸发结晶 |
液体消失,无残留物 |
该液体为蒸馏水 |
C |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
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
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 |
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 |
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
“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发回的照片上显示,火星上确有液态水存在。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
A B C D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氦气填充气球 | B.用石墨作电极 |
C.用水银填充温度计 | D.用氧气供呼吸 |
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A.吸附 | B.沉降 | C.过滤 | D.蒸馏 |
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A.固态、液态、气态 |
B.气态、固态、液态 |
C.固态、气态、液态 |
D.液态、气态、固态 |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性质不变 |
C.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
D.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