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田野上的白发》,完成题。(13分)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应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拉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⑾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2分)
(1)
(2) 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⑦段中的划线句子。(3分)
请结合选文,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至少三点)(3分)
居家智能时代就要来了吗?
无人在家如有外来者入侵、家中失火烟雾浓度过高、龙头忘关家里溢水……报警器就会及时鸣叫,同时会通过电话或短信通知户主或物业公司;炎炎夏日下班回家,家中的空调和热水器会提前开启;年迈父母在家无人照料,虽身在办公室仍可随时查看家中父母饮食和活动情况;外地出差,家中宠物无法喂养,设定一个机关会有喂投器专门给宠物定时投食;早上起来,会有温度感应器及时报告外界温度情况,让你做到“有备而出”;如果忘记锁门,只要发条指令便能够锁上门窗,不用再跑回家……只要你有需求,居家智能就能帮你一站式解决,为你打造一个“自动化”的智能电子管家。
居家智能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统筹管理,让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便利、有效。
与普通家居相比,居家智能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提供舒适安全、高品位且宜人的家庭生活空间;还由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居家智能是未来的发展潮流。首先,它符合未来低碳生活的理念,比如家里的电视机、音响设备、电热水器等,这些家电在待机状态下都在不停的耗电,如果有了居家智能,有了智能化管理,那么在家中无人的时候,在不需要的时候,它会自动断电,节省了电能。其次,它也是未来老年化社会的必需品,比如上班时你可以了解家中老人的活动情况;如果老人在家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为医疗单位或者社区服务中心上门人员及时远程开启大门,赢得宝贵的救助时间。
这样智能化的设备到底需要多少钱?这是不是富人才能享有的生活呢?
事实上,这已经是很多普通老百姓就能享受到的生活了,我们的理念是,让人们用花得起的钱就能享受到包括安全、便捷、舒适、低碳与护幼养老在内的居家智能生活。
一套智能设备的成本,除去技术成本,还包括材料成本和上网成本。材料成本是市场来定,无法控制;如果每个功能都需要一台相应的设备,则综合成本较高,如今把功能集合到一个‘网关’里,则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网关的开放性,实现了与各种品牌的家电设备或电子产品互联互通的能力,目的就是希望集结各行业的力量,让老百姓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物联网,被誉为信息通信下一个万亿级的超级产业,正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聚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居家智能作为物联网的主要应用之一,人们对它的前景充满着期望。有业内人士称,2011年将成为“居家智能消费元年”。
正是缘于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居家智能应运而生。而随着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除了要承担职场日益严峻的压力外,还要面临照顾孩子、照看老人等家庭压力,居家智能的出现无疑给人们对于轻松便捷生活的需求带来了希望。居家智能是怎样的一个系统?
“有业内人士称,2011年将成为‘居家智能消费元年’”,这句话中的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说居家智能是未来的发展潮流?
比较普通家居和居家智能的异同,然后填写下表。
相同之处 |
不同之处 |
|
普通家居 |
居家智能 |
|
读完全文,你一定深受启发,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个智能书桌,简要说一下你要达到的设计要求(不少于四点)。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李云迪
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
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巴驹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写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飘飞在瑟瑟的寒风中。
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人生太淡然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第2段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从全文看,作者抓住了哪些细节小事来表现李忠义的平凡而伟大?试加以概括。
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句子。(3分)
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飘飞在瑟瑟的寒风中。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有什么含义?(4分)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蓬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选自《芦花荡》这段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第①、③段中各有“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一句,它们分别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神情?
简要分析第⑧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
在记忆里会合
陈喜联
⑴母亲打来电话,说大姨已经神志不清,经常陷入混沌之中,认不出亲人已是常事。
⑵大姨95岁了,我有几年没有见过她了。就在这几年里,她的生命正加快枯萎的脚步,逐渐跟我们共同拥有过的生活疏离开去。在她与曾经熟悉的人和事之间,隔开了一堵墙。那堵墙的名字,叫遗忘。
⑶大姨一定不记得,三十年前的那车稻草。
⑷我跟着父亲,在离家几十里外的一个小镇念书。初冬,大姨拉着一板车稻草出现在父亲单位的院落里。金色的稻草蓬松而干燥,叠的整整齐齐,堆得那么满,似乎是满得要溢出来的阳光。
⑸大姨不由分说把稻草均匀地铺在两张床上,一层,又是一层,再小心地盖上一条厚厚的土布。等把棉絮铺上去,我简直要踮着脚才能够着床沿了。大姨欢喜地笑着,用袖管擦去额头细密的汗珠。
⑹夜晚,我的床松软松软的,稻草散发出好闻的清香,一翻身,就是细细碎碎的窸窣声。那个冬天,我睡得暖和,踏实。这温暖,至今记忆犹新。
⑺除了温暖,扎根在我记忆深处的,还有重阳糕的香甜。
⑻老公的伯父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糕点师,我嫁过去的时候,伯父已经很老了,因为严重的胃病,身体特别单薄,满脸皱纹,牙齿也掉得差不多了,总是瘪着嘴巴。
⑼每年九月初八黄昏时刻,门前田埂上总会出现那个瘦弱的身影。夕阳给伯父的身影涂抹上了一层红,一层金。走近一点,就可以看清他手里端着一个盘子,盘子里,不用说,是刚蒸出来的重阳糕。糕上铺着红丝绿丝,嵌着核桃果肉,又香又糯,甜软柔滑。看我们吃得开心,伯父笑眯眯地说:“明年重阳节多做一点给你们吃啊!”
⑽伯父去世以后,我再也没有吃到过味道这么好的重阳糕。只是每当看到满大街叫卖的重阳糕,便会想起瘦瘦的田埂上,瘦瘦的伯父端着一盘糕小心地走来。
⑾就这样,一盘重阳糕,在20年的时间里,静静地驻在了我的内心深处。
⑿舅舅离开的时候,我在他的床头。看着他微弱的呼吸终于停止,有人在他脸上覆上一张黄表纸,我的眼泪扑扑簌簌落了满地。
⒀童年时,我们去外婆家,傍晚回家,舅舅就推出他的永久牌自行车,在后座上结结实实绑上一张四脚朝天的板凳,然后抱我们上车。舅舅把车骑得飞快,我和哥哥一个握住板凳前面的两条腿,一个紧靠板凳后面的两条腿,想象自己正策马飞奔。舅舅骑得卖力,我们的小屁股在板凳上颠得更卖力,旷野里回荡着我们愉快的笑声。
⒁我早已记不清童年的很多人和事,但是这张板凳带给我的快乐,却仿若就在昨天。
⒂生命的成功不在于留下了多少财富和声望,而在于当它有一天终于远行以后,尘世间还会有人默默地想起它的确存在过,哪怕只是一板车的稻草,一盘重阳糕,一张四脚朝天的板凳。
⒃如此,我们虽然永别,却终于得以在记忆里会合。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
事件 |
感受 |
失忆的大姨 |
||
开心 |
||
在自行车上绑一个四脚朝天的板凳载我们在旷野飞奔 |
文中三句划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何作用?
结合原文,联系学过的课文,仿照画线句子,再接着写两句。
生命的成功不在于留下了多少财富和声望,而在于当它有一天终于远行以后,尘世间还会有人默默地想起它的确存在过。因为一本精心修改的讲义,鲁迅得以与藤野先生在记忆力会合;,;,。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
A.第⑷段把大姨拉来的一满车“稻草”比作“满得要溢出来的阳光”,写出了稻草的多和温暖。 |
B.第⑹段“除了温暖,扎根在我记忆深处的,还有重阳糕的香甜”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C.第⑽段说“我再也没有吃到过味道这么好的重阳糕”,是因为其他糕点师的手艺都比不上伯父。 |
D.第⒃段的“我们虽然永别”一句中的“永别”,既指生命消逝,也指遗忘了熟悉的人与事。 |
阅读下面的文章。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传承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直接演化过来的象形字①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个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有时还意蕴丰富。如“家”,上面的“宀”,表示与房屋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边写边体会其中的奥妙与文化。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注】①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整理了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下列各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2分)
A.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几种文字之一。 |
B.我国在语音学上无法统一的方言,在文字使用上却是基本统一的。 |
C.文中所举“日”“月”是汉字“六书”中的象形字,“休”是会意字,“盲”是形声字。 |
D.科学地学习汉字的方法是将汉字的“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学。 |
根据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提炼一个短语填在横线上。完成2013年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标语:
“书写的,民族的未雨绸缪。”选文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作用是什么?
阅读第③段文字,根据本段阐释的汉字特点,回答问题。
(1)“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
①摘②开采③搜集④选取⑤精神;神色,
根据本段,你认为“采”的本意是,理由是
(2)中国农历马年将至,右图是汉字书法“马”字,根据本段,说说它的书写创意和美好寓意。根据选文第④段,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