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因循守旧思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说明孔子提倡 (  )

A.要体贴他人 B.应贵践有序 C.行政为本 D.人际关系要和谐

儒家思想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表现在()

A.提倡"仁政" B.提倡"以德服人"
C.主张礼法并用 D.提出"天人感应"

孔子"仁"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