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  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奖励耕织

图三 商鞅铜方升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
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1)从材料二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据材料二图二中的牛耕图,史学家一般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引用材料三中的一句话,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交通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
请回答: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这些诗句中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采用了哪些动力?
(2)看下图,结合材料回答:

材料: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看下图,回答问题:

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以上问题回答:这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对国际格局产生什么影响?给中国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从19 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但1848 年欧洲革命和1871 年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都失败了。在1848 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来到,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材料二: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 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2)十月革命的发生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何关系?
(3)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俄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巴黎公社建立后、十月革命胜利后和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哪些措施,体现了无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尝试和探索?

材料一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摘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二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任何政党的政策如果不顾到这些阶级的利益,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不得其所,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把国事弄好是不可能的……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摘自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1941年11月6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如何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键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十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十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摘自《中共党史参看资料》)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
(2)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1834年1月1 日……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了。它的主导者是普鲁士。……各个邦国已经陆续加入关税同盟,以普鲁士为中哼的铁路网逐渐成为连通这片土地的强动有力的动脉。……免费教育从19世纪中期就已开始,……普鲁士建立起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
俾斯麦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把国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向,用国家的力量建立起全世界柬早的社会福利制度。
材料二 1913年,当德国全面超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时,德意志战车启动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成为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材料三 1990年……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凭借的不再是铁与血,而与120年前相同的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这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重创的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而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它也找到了通过振兴欧洲来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
——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在德国崛起的进程中,经历了哪两次统一和沉沦?
(2)据材料一、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两次崛起的共同经验?(1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